從迪士尼、Airbnb、YouTube、Instagram到微信、Papi醬、羋月傳、鹿晗,IP浪潮席卷全球,這不僅僅是互聯網領域的革命,更是未來商業的游戲新規則。
IP從泛娛樂形態快速滲透新商業生態全維度,正深化為不同行業共同的戰略方法,甚至是一種全新的商業生存方式,即IP化生存。
IP是什么?超級IP又是什么?
IP,intellectual property,知識產權。指“權利人對其所創作的智力勞動成果所享有的財產權利”,一般只在有限時間期內有效。例如,發明、文學和藝術作品,以及在商業中使用的標志、名稱、圖像以及外觀設計。
從影視、游戲、動漫的泛娛樂表達,進而擴展為新商業模式的進階與組成要素,乃至成為不同行業基于互聯網的連接方法,IP以獨特的中國速度成長。
如果說IP更像一個產品、一個原創專利,那么超級IP則是自帶流量、可擴展開發的人格化IP。超級IP更強調它的內容化特征和人格化屬性。
內容關乎品質。人格化則關乎人,它以人為中心,是個體化的內容生產,具有獨特的人格魅力,更適于小眾的亞文化傳播。由特定愛好組建小眾社群,傳播人格化理念,進而形成亞文化圈。所有物質和商品的表達,都隱含了這個時代物以類聚進化為人以群分,最終形成一種標簽化、圈層化、儀式感的文化流程。
超級IP的形成
內容化特點(愛好/興趣點)
—>社群建立
—>價值傳達
—>(受眾)身份/角色認同
—>產生流量和勢能(持續的關注有賴于信任)
—>商業化(跨界)
超級IP的內核,其實是辨識度極高的可認同的商業符號,它意味著一種對于打動人心的內容的身份認同,意味著自帶勢能和流量,自帶壓強,或者具有足夠壓強的一種社群商業標簽。那么,它到底表現在哪里呢?
超級IP=價值點內容
內容作為最主流和最廣泛的消費品,是超級IP成型的有效作業流水線。超級IP的核心需要有價值的內容來承載獨特的價值觀,形成識別度和身份認同,凝聚特定的人群。
超級IP具有跨媒介的能力,體現在公司宏觀經濟層面,即差異化品牌的共存。如果將IP視為公司的核心,那么這些差異化品牌會呈現出以IP為圓心的同心圓分布。品牌和IP之間的關系,是“符號”連接,從而解決舊商業時代同一公司多個品牌難共存、互損耗的問題。
超級IP=產業鏈延伸
超級IP具有非常好的延展性,強大的跨界能力,基于負成本連接(快速連接、快速造勢、有效承接、有效轉化)的信任代理模式,價值鏈是可以無限延伸的。
熊本熊,最初只是日本熊本縣政府宣傳案的“副產品”,可現在這只笨拙、呆萌、自帶兩坨腮紅的萌熊成為了年輕人的心頭好,不僅在日本,在世界上也是現象級的超級IP。
熊本熊誕生于2011年,原本是熊本縣為吸引旅客在熊本站下車的一個推廣。設計師將其設定為“呆萌”“賤萌”的性格標簽。然后制造一系列的運營方式,不斷制造話題,并使其頻繁出現在社交媒體上,與關注它的人互動。
縣政府還聘任熊本熊為臨時公務員,出差至大阪派發名片,制造熊本熊失蹤事件,并號召大阪市民提供失蹤的熊本熊的線索。
與此同時,熊本縣以本縣名義買下熊本熊插畫著作權,有縣政府管理,免費提供熊本熊的肖像使用。但免費試用不等于恣意濫用,所有使用必須經過熊本縣政府審批。例如,熊本縣外的商品,要是用熊本熊圖案需加上“熊本是個好地方”“我最愛熊本了”的文案或插圖。
免費策略大獲成功,目前熊本熊的相關產品已經累計2萬多種,切與日俱增。
獨特的內容標簽,持續的社交話題熱度,配合廣泛、多元的授權合作,讓原來的只是陪襯的熊本熊,反而成了主角,一個極富生命力的超級IP就此誕生。
超級IP ≠ IP
熊本熊的例子可以看出IP和超級IP的差別,超級IP有一種“被強烈需要”的能力,具備這種負成本的連接能力,使其能夠快速連接、快速造勢、有效承接、有效轉化,并有著強大的跨界能力。如果說你還認為超級IP和IP沒有什么區別,那只能說很幸運你所看到的IP都是超級IP。
內容原創、獨具特點就可以是IP,但IP的價值有多大呢,它又能被開發到第幾層?不被需要的IP都是偽IP。
IP ≠ 品牌
有人說,IP是不是品牌呢?不是。舉個例子,Nike不是超級IP,它只是一個品牌,無法帶動起負成本連接,但Nike和籃球明星邁克爾·喬丹的聯名款Air Jordan卻是,因為Air Jordan已經不僅僅是一件產品,而是傳承了喬丹經久不息的人格魅力。
網紅經濟、明星經濟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超級IP,人們對網紅、明星的訴求已經從功能性轉向一種價值取向和精神層面的認同。
然而,超級IP不僅僅是這些,超級IP顛覆了舊商業,提倡的是一種IP化生存:一切商業皆內容,一切內容皆IP。要么超級IP化,要么死……